>百科大全> 列表
强制医疗所的性质是
时间:2025-05-13 01:34:41
答案

执法机关而非单纯的医疗机构。

强制医疗所应在强制医疗执行期满一年之日后的30日内,对被强制医疗人员进行首次诊断评估,此后每隔半年进行一次诊断评估。如果被强制医疗人员病情稳定、已不具有人身危险性,或因伤残、年老体弱等原因致使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的,强制医疗所应当提出解除强制医疗的意见,报作出强制医疗决定的人民法院批准,并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

强制加班需要哪些证据
答案

中国大陆,劳动法规定了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安排,同时也规定了加班工资的计算和支付方式等。如果雇主强制要求员工加班,需要具备以下证据:

1. 加班记录:通过加班记录表或考勤记录表等形式记录员工的加班情况,包括加班时间、加班内容、加班人员等信息

2. 通知函或口头通知:如果雇主要求员工加班,应当提前告知员工加班事由、时间、报酬等相关事宜,并要求员工签字确认

3. 调查取证:如果员工认为自己被强制加班,可以向公司或部门领导提出异议,要求进行调查取证,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需要注意的是,强制加班是违反劳动法的行为。如果确实存在强制加班的情况,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和申请维权,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强制医疗费用承担规定
答案

法律暂无强制医疗费用标准的规定,强制医疗是由司法机关承担的,强制医疗费用可从两个途径明确承担人。

一是靠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精神障碍患者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范围。对于已参加医疗保险或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精神病障碍患者的强制医疗费用,应按有关规定由医保支付。县级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家庭经济困难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给予资助。这一途径将解决强制医疗的大部分费用。

二是靠政府。社会途径解决不了的空缺部分费用或未参加医疗保险的,由政府救助。精神卫生法第68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医疗机构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第69条规定,“对符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民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将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属于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以及城市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民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供养、救助”。由此可知,由政府部门对精神病人提供救助和保障符合立法精神。据此,财政部门应将此费用根据一定比例纳入预算统筹,建立专项救助资金,实行专项管理,统一保障。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强制医疗费用审批、核算机制,保障强制医疗经费用于每一个被强制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

推荐
© 2025 今位百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