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以红带寄眉山王宣义”这句话的意思是,按照苏轼(子瞻)的原韵,用红带寄给眉山的王宣义。
其中,“次韵”是指按照原诗的韵脚和韵律来创作新诗,是诗词创作中的一种形式。“子瞻”是苏轼的别称。“红带”可能是一种象征或礼物,可能在这首诗中有特殊的含义或象征意义。“眉山”是王宣义的所在地,“王宣义”是接收红带的人。
这句话出自北宋诗人黄庭坚的《次韵子瞻以红带寄王宣义》。这首诗描写了王宣义的人格特性和他的生活状态。他有着清正廉洁的官场态度,高尚的人格修养,生性的疏阔狂傲,以及雄奇的外貌。尽管他辞官后生活清贫,但他能安享林下的悠静之乐。这首诗中,黄庭坚以一二句点出苏轼赠红衣带的事,然后在篇末围绕衣带阐发议论。
以上是对“次韵子瞻以红带寄眉山王宣义”这句话的详细解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次院双担”这个词汇并不是一个普遍使用的术语,所以它的解释可能依赖于特定的上下文或社群。从字面上分析,“次院”和“双担”可能是两个独立的概念。
“次院”可能指的是某个学院、机构或组织的附属或次要单位,或者是某种等级制度中的下一级单位。例如,在大学中,除了主要的学院(如工程学院、商学院等)外,可能还有次要的学院或研究中心。
“双担”则可能指的是某个人或组织同时承担两种职责或角色。例如,一个人可能同时是某个社团的领导者,也是另一个组织的成员。
综合起来,“次院双担”可能指的是在某个次要的学院或组织中同时担任两种职责或角色的人。然而,这只是一个基于字面意义的推测。为了获得更准确的解释,最好是查阅相关的上下文或询问使用该词汇的社群。
《次韵毛君游陈氏园》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这首诗写了作者随游毛宾客在陈氏园游览的情景和感受,通过景物描写表现了作者的惬意和对园林美景的赞叹与感叹。
全诗共六句十二字,采用七绝的形式。首句“曾游陈氏地,想在陶潜曹。”开门见山,点出游览陈氏园的主旨,也暗示了白居易在诗中对古人园林美景的追溯。接着,“世事云茫茫,观光意渺渺”写出了生命短暂,人生苦短的感叹,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此次游览的随意和不执着态度。
第三、四句“松啸风霜夜,池烟月夜来。”通过对园中景色的描写,给读者呈现出了一幅宁静、深远的园林画卷。第五句“夕阳图画地,敷乘醉客怀。”写出了阳光逐渐消逝,夕阳时分园中景色的美丽。最后一句“陈氏花先发,谢公园最高”以“先”、“高”两字来表现陈氏园的“先胜之美”。
该诗通过几个瞬间抓住了陈氏园的精华,并凭借丰富的意境和艺术性的修辞手法,将陈氏园的德化美、自然美、艺术美等美的特征展示得淋漓尽致,展现出“游园诗”中的一种崭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