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在古代叫百濮之国、滇国、云南县、宁州、南诏国、云南郡、云南赕、云南州、祥云县、三迤等。“滇”这一名称早于云南,是云南保留至今的最早地名,“云南”作为政区地名,先是县名,继为郡名,后为省名。战国时期至西汉初,在今云南省内曾经出现过一个“滇国”。清代及其后,云南雅称“三迤”。清雍正八年(1730年)置迤东道、迤西道,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析迤东道南部置迤南道。故常用“三迤”代称云南。
小孔成像原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由亚里士多德提出。但是,它的实践应用直到17世纪才被人们发现。当时,荷兰天文学家望远镜是利用小孔成像原理将光聚焦到眼睛的,从而观察星空。
后来,这一原理得到了深刻的理论分析,发展为现代光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小孔成像原理是基于光线经过小孔时的散焦、折射和衍射现象,使得背景离焦的图像形成一个点。
这一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光学器件中,如相机、望远镜、显微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