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阳明一心想成为圣贤。因为深受朱熹的影响,便与一钱姓朋友一起,在家中的一片竹子面前,静坐格竹。想通过格竹子,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达到致知的境界,走上圣贤的道路。
就这样在那片竹子林里,他们二人寸步不离的连续坐了三天,眼睛一直盯着竹子。钱姓朋友先病倒了。
然后王阳明继续静坐格竹,坚持了七天,同样也没有格出什么道理来,自己也病倒了。
在感叹成为圣贤不易的同时,王阳明开始怀疑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并由此走上了自己的学术探索之路。
王阳明曾说过:“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他希望孩子们能够勇于面对困难,并且认真去做。他还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喜欢它,甚至可以从中找到乐趣。因此,他对孩子们的寄语是:不要怕失败,挑战自己的极限,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也要用心去享受这个过程,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一、出处:王阳明弟子所编记录王阳明言论的书《传习录 卷下钱德洪录》一篇。
二、原文:王阳明:“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三、意思:王阳明游历南镇时,有朋友指岩中花树问:“天下没有心外之物,那么这棵花树,在深山里自开自落,和我心有啥关系?”王阳明回答说:“你没见这棵花时,这花与你的心一样是静寂的,你看这棵花时,这花的颜色才一时鲜艳起来,可见这花不在你心之外啊!”也就是说,自然界的花皆开在人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