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崩前一般会有征兆。
因为雪崩是由于大量积雪在山坡上失去平衡而引起的,一般会在积雪过多或者天气突然变化的情况下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地势陡峭、坡面和坡底之间的支撑能力减弱,积雪从坡面滑落,形成雪崩。
在这个过程中,雪崩前常常会有以下征兆: 1.冷风骤然停止或者减轻;2.雪的噪音减小或完全消失;3.山体震动,产生响声;4.雪的密度和颜色的变化(积雪表面会变得湿润);5.雪面或者周围出现裂缝,或者出现明显变形。
如果发现以上任何一种征兆,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雪崩的危险。
雪崩一般发生在山上,起于地势比较高的地方,而且积雪量还要到一定程度的厚度。在连续的强降雪后,雪坡弧度要在50-60度以上。这便是雪崩的形成之地。
有了形成区,还要有一定的通过区,这个通过区需要一定的形状沟槽,这个沟槽多为直下平滑的“U”形。
这样在上边的形成区积雪达到一定程度,受到一定的作用后,便会一倾而下。
通过区之后便是堆积区,就是积雪倾下来后,来到最底下因为坡度不够而停下堆积形成厚厚的雪堆。这三个阶段的过程便是雪崩的全过程
造成雪崩的原因主要是山坡积雪太厚。积雪经阳光照射以后,表层雪溶化,雪水渗入积雪和山坡之间,从而使积雪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小;与此同时,积雪层在重力作用下,开始下滑的过程。
当山坡积雪内部的内聚力抗拒不了它所受到的重力拉引时,便向下滑动,引起大量雪体崩塌,人们把这种自然现象称作雪崩。
根据雪崩特点也有的地方把雪崩叫作“雪塌方”“雪流沙”或“推山雪”。雪崩首先从覆盖着白雪的山坡上部开始。先是出现一条裂缝,接着,巨大的雪体开始滑动。雪体在向下滑动的过程中,迅速获得速度,向山下冲去。
雪崩是一种所有雪山都会有的地表冰雪迁移过程,它们不停地从山体高处借重力作用顺山坡向山下崩塌,崩塌时速度可以达20~30米/秒,随着雪体的不断下降,速度也会突飞猛涨,一般12级的风速度为33~35米/秒,而雪崩将达到97米/秒,速度极大。
雪崩具有突然性、运动速度快、破坏力大等特点。它能摧毁大片森林,掩埋房舍、交通线路、通讯设施和车辆,甚至能堵截河流,发生临时性的涨水,同时,它还能引起山体滑坡、山崩和泥石流等可怕的自然现象。因此,雪崩被人们列为是积雪山区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