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字康熙字典8画。
牧[mù]汉语文字
牧(拼音:mù)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手持棍棒驱赶牲畜。本义指放养牲口引申指放牧的场地、郊外。牧在古代还有统治、管理的意思。古代的牧民指统治民众,与现代表示游牧民族的牧民不同。牧指管理者、统治者时,用作名词。
牧字的演变,“牧”是会意字。甲骨文像拿着木棍赶牛。金文将“牛”放在了左边。小篆是由金文演变而来。隶变后楷书写作“牧”。
《说文·攴部》:“牧,养牛人也。从攴,从牛。《诗》曰:‘牧人乃梦。’”(牧,养牛的人。由攴、牛会意。《诗经》说:“牧人于是做起梦来。”)
“牧”的本义是放牧。如《周礼·牧人》:“掌牧六牲。”
引申为统治、主管。如三国时刘备就曾经做过“豫州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