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书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尼山书院位于尼山孔庙以北,又名尼山诞育书院。元至元二年(1336年),中书左丞王懋德奏请在尼山创建书院,并保举彭为山长,获准。彭上任后不久,即修建尼山书院。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尼山书院
景点类别 历史遗迹
所属国家 中国
地理位置
山东省曲阜市尼山孔庙以北
管理单位
中国孔庙
所属年代
元
保护级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收起
历史沿革
书院风景
元至元二年(1336年),中书左丞王懋德奏请在尼山创建书院,并保举彭璠为山长,获准。彭璠上任后不久,即修建尼山书院。《尼山创建书院碑》载,修建此书院时,“凡齐鲁之境贤卿大夫,民之好事者,出钱而助成之。释木于山,陶甓于野,庸僦致远,牵牛车,服力役,连畛载途,饮饷相望。”元朝末年,尼山书院败落,至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由五十九代衍圣公孔彦缙发起重修,弘治七年(1494年)六十一代衍圣公孔弘绪、四氏学学录孔公璜又用修建孔庙的余资再次修建。
今庙围垣缭绕,环植松柏,共有院落五进,殿堂五十多间,正门名棂星门,二门名大成门。庙主体建筑为中间的大成殿,殿前有两庑各五间,殿之东、西各有掖门。过掖门,殿后有寝殿三间,祀至圣夫人木主,两庑各三间,祀孔子之子伯鱼及孙子思,但塑像及木主今皆不存。东、西两侧门连接两旁跨院。东院前为讲堂,后为土地祠,西院东侧连接毓圣侯祠,且单成一院。西侧为启圣王殿和寝殿,系供奉孔子父母处。庙内外有元、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石碑约十余幢,是了解孔子出生地尼山及其建筑群历史沿革的重要资料。
主要景观
尼山鸟瞰
尼山书院,即尼山孔庙,位于曲阜东南30公里处的尼山上,是祭祀孔子的庙宇。
尼山棂星门
公元954-959年(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因孔子诞生于尼山而始建庙祀。公元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重修,建夫子殿,寝殿,讲堂,学舍。公元1675年(清康熙十四年)重修,易土墙为石墙。公元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重修,形成现存规模。
尼山大成殿
尼山孔庙现占地约16000平方米。有殿、堂、祠等81间,分为中、东、西三区。中区有两院,前为棂星门、观川亭、大成门、两庑、大成殿;后为两庑、寝殿;东区有讲堂、土地祠;西区有启圣王殿、寝殿,毓圣侯祠。
夫子洞
夫子洞,又名坤灵洞,天然石室,位于尼山孔庙东南崖下。传为孔子诞生处。洞中有天然石床,洞前立“夫子洞”石碑。
尼山原名尼丘山,孔子父母"祷于尼丘得孔子",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后人避孔子讳称为尼山。 一代圣人孔子诞生在这里。
尼山位于曲阜市城东南30公里。海拔340余米,山顶五峰连峙,惟中峰为尼丘。这里,中峰东麓有孔子庙和尼山书院等建筑物;另有五老峰、鲁源林、智源溪、坤灵洞、观川亭、中和壑、文德林、白云洞等所谓"尼山八景"。
尼山,原名尼丘山,因孔子名“丘”。为避其讳,故易名“尼山”。据明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戴光编修的<邹县地理志>载:“尼丘山去城东60里,在鲁源社、鲁源村。昔启圣王夫人颜氏祷于此,而生孔子者也,其山五峰连峙,中峰之麓有孔子庙”。志书中并把尼山列为古邹十六景之一“尼山毓圣”。当时文人顾俊曾题诗颂之“乾坤开辟本无心,邹鲁合邦毓秀深……”<舆地志>亦有记载:“邹县西界阙里,有尼丘山”。其山并不甚高大,海拔仅340多米。因为孔夫子降生于此山,才得以名扬海内外。
感觉两个都差不多好。
尼山书院酒店,这家酒店2016年开业,建筑面积超5万平方米。周围青山绿水环抱,宛如江南小镇,本身也相当景点了,进出还有摆渡车接送。
尼山宾舍酒店这家比书院新,2020年才开业,临湖靠山而建,蜿蜒的山路和湖水刚好可以隔绝外界的浮躁与喧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