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和道家都有丰富的养生观,但它们的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
儒家强调修身养性、注重礼仪规范,其养生观注重培养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境界,通过修身以实现心灵的平静与和谐。而道家则更注重自然之道,主张顺应自然规律,追求长生不老、返璞归真。在饮食方面,儒家提倡节制饮食、营养均衡,注重食疗养生;而道家则更注重天然食材的摄入,讲究“道法自然”,以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总的来说,儒家和道家的养生观都强调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践上有所不同。它们各自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养生理念,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观念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儒家和儒教的称呼是出于对儒学不同的观察角度或者说是不同的认识角度,并非存在两种不同的儒学。
在中国学术史上,以往往是以“家”来称呼某一学派,譬如儒家,墨家,道家等。
在某种意义上,称为“家”的,应该是独树一帜,具有一定学术地位的,才有资格。
所谓儒家,就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这个学派。
儒教是从儒学的社会学的角度观察时的观点。
从历史上看,在我国明朝就有把儒学视为宗教,并与道教,佛教并立的观点,清朝康熙还提出了“三教合一”的国策,这是儒教称呼的来历。
五圣是至圣孔子、复圣颜回、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
1、至圣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出生于鲁国陬邑。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复圣颜回:颜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曲阜人。十四岁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3、宗圣曾子:曾子,名曾参,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人。十六岁拜孔子为师,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编《论语》、著《大学》、写《孝经》、著《曾子十篇》,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
4、述圣子思:子思又称“子思子”。名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孙、孔鲤的儿子。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5、亚圣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华夏族,鲁国邹人,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